各局(办、委)、庵东镇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经管委会研究同意,现将《宁波杭州湾新区混合社区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10月26日
宁波杭州湾新区混合社区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加快推进宁波杭州湾新区混合社区开发建设,吸引优质企业入驻,集聚人才、培育新市民,推动“国际化产业名城、现代化美丽湾区”建设,努力实现“产业梦、创新梦、城市梦、文化梦、品质梦”的奋斗目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省委“八八战略”,紧抓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围绕宁波市“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决策部署,以服务“新杭州湾人”为宗旨,引导青年、成就青年,实现由“外来打工者”向“本地新市民”的转变。统筹协调、系统规划、逐步建设、不断完善,全力推进新区混合社区的开发建设。
(二)发展目标
群策群力,团结奋战,力争到2020年底,高新、智能两大混合社区初具雏形,众创园混合社区局部完成提升改造,越溪湖、双浦两大混合社区起步建设,新区初步建设形成宜人宜居、时尚现代、智慧低碳、功能复合的五大过渡型混合社区,成为新区招商新优势,为新区集聚人才、留住人才,培育新市民,为新区产业发展打造坚实后盾,为大湾区产业新城建设创建新模式、创造新示范、树立新标杆。
——高新混合社区。初步形成配套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品质精良的混合社区,为周边吉利、康龙化成等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完备的生活与生产配套服务,建成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2个混合公寓组团,启动建设1个邻里中心、1个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混合公寓组团和1所24班小学,社区内部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基本建成。、
——智能混合社区。形成配套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品质精良的混合社区雏形,为智能终端产业园区提供设施完备、居住产品齐全、服务一站式、功能多样性的全方位生活与生产配套服务,建成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的5个混合公寓组团(含智能终端生活配套一期和二期)及1所18班小学与1所6班幼儿园,启动建设1个邻里中心,基本建成小学环路、智能社区北片区内部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
——众创园混合社区。完成近期提升改造区块建设,提高配套能级,加强创新氛围,打造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生活、娱乐、康体等活动的多功能、复合型、特色化过渡型混合社区,争创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集研发、文创、商务、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园区。力争建成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1个园区中心(包括集中商业、公共中心及多栋混合公寓)。
——越溪湖混合社区。依托现有大众广场的基础上,加强环保治理,稳步推进建设,完成大众公寓二期建设,加强配套设施,同时开展越溪湖周边大气污染排放治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周边企业工人日益增长的教育、休闲、娱乐、康体、医疗等生活需求。完成越溪湖湖面用地指标覆盖,搭建越溪湖混合社区道路网,力争启动1个邻里中心建设。
——双浦混合社区。协调南洋小城指挥部相关规划设计,进一步明确定位,升级社区配套,满足周边产业人才日常生活需求。完成临时商贸街提升改造约10万平方米,研究并逐步破解开发难题(特别是基本农田农转用问题和振邦化纤企业搬迁问题),为双浦混合社区下步开发地块及建设项目做好前期工作。
今后三年(2018-2020年)是混合社区建成的关键时期,力争到2020年底,新区初步形成五大混合社区布局,社会治理全面覆盖,建成安全、绿色、智能、可持续和具吸引力的现代时尚型混合社区,更好地推动新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完善,在全国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树立标杆。
(三)建设理念
——购娱一站式、功能一体化。每个混合社区均建有一个功能复合、紧凑的公共中心,满足人们吃、住、购、娱、运动、医疗、教育、商务等一站式生活需求;布局建设多个便利中心,在宿舍、公寓100米范围内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混合社区的功能涵盖了居住、生活配套、生产服务和娱乐休闲等各个方面,在建筑的功能安排上,以实用便捷性为原则,尽可能做到集约利用资源。
——人群多元汇、建筑经典风。不同年龄层、职业及地域文化背景的人群,构成了不同的活动尺度、行为习惯、生活需求,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充满人气、活力、创新与和谐的混合社区。混合社区公共建筑在体现滨海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整体风格以现代感、科技感为主,居住类建筑形式以简洁、明快、生态的现代经典风格为主。
——连廊户户通、公交无缝接。以连廊串联公共中心与居住建筑,打造社区“毛细血管”,方便人们步行至各个功能区,在混合社区内部倡导步行化出行,通过停车设施及出入口设计,避免人流和车流产生交织。并结合产业工人出行方式特点,将公交站与公共建筑控制在合理的步行范围之内,践行出行步行化和公交优先理念,降低社区机动化出行比例。
——全区智能化、街区无围墙。未来混合社区以打造“智慧城市”为目标,覆盖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对民生、城市服务和公共安全等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为新杭州湾人创造更美好的社区生活。社区内各类居住产品混合布局,有条件尝试街区制模式,满足各类人群交往需求。无围墙的街区,将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热闹亲和的便利店、咖啡馆、小书店等取代了冰冷的围墙,给步行的人们带去更舒适、更趣味的体验,激发社区活力。
——海绵全覆盖、绿道通四方。通过垂直绿化的应用、雨水花园的营造、屋顶植被的设计、多样化透水材料的运用等,打造一个生态可持续的社区。混合社区的建设将以尊重自然为原则,构建完整的绿地生态系统。结合公共绿地、中心公园、休闲绿地等构建环通的绿道系统,采用生态绿道、景观绿道以及创意绿道等形式,让绿色在社区中流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主要任务
按照规划引领、分步实施、共同协作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新区混合社区开发建设,今后三年将重点推动高新、智能两大混合社区以及众创园混合社区部分地块的项目建设,以点带面,多点开花,逐步打造形成新区五大混合社区。
(一)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弹性谋划混合社区开发
2018年,混合社区指挥部紧紧围绕管委会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混合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及先期启动地块建筑方案设计工作。今后三年(2018-2020年),指挥部力争完成先期启动地块所有规划、特色研究、城市设计和建筑方案设计工作,确保适度超前规划、科学指导开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混合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科学引领开发。根据预测人口数,测算各类配套设施的布局、用地规模和建筑量,明确混合社区开发范围和开发强度。根据周边企业需求,设计多类型的居住产品,深化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规划内容,明确学校、医疗卫生、菜场、派出所等设施布点,为近期开发地块项目建设提供指导。充分考虑教育类、社区服务类配套设施弹性保障,为远期开发预留用地,并规划适合产业工人出行的交通系统。
二是高标准开展先期启动地块建筑方案设计,树立新区标杆。为将混合社区打造成为新区的一张名片、国内产业区的样板,以国际性、高品质、特色化为原则,混合社区指挥部邀请多家国内外知名建筑设计机构和建筑师共同参与混合社区先期启动区建筑方案设计,在建筑风格、功能设计上体现产业区特点和新区特色,争取成为新区标志。
三是与相关规划做好衔接,提升新区城市整体品质。众创园混合社区规划要与众创园指挥部相关规划衔接统一,双浦混合社区规划要与南洋小城指挥部城市设计、控规衔接统一,高新、智能和越溪湖三大混合社区规划要与工业板块控规衔接统一,五大混合社区规划及启动区块建筑设计要与交通、市政等专项规划统筹衔接,要将混合社区公共交通规划、“自行车高速公路”规划纳入新区交通专项规划。
(二)注重时序,又快又好逐步推进混合社区建设
根据新区混合社区规划布局,五大混合社区总建设用地约500公顷,其中居住用地约150公顷,混合公寓建筑面积约190万平方米,教育设施总用地约16公顷,布局建设小学、幼儿园共12所。考虑到五大混合社区整体开发量较大,混合社区指挥部结合产业区企业需求、近期土地指标和环保要求,决定先期重点启动高新、智能两大混合社区的开发建设,并确立了“混合公寓先建投用、邻里中心同步启动、教育医疗跟进完善”的逐步开发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先期启动地块具体建设时序。
一是建设混合公寓,涵盖多样化的住宅产品。混合公寓主要包括宿舍和公寓两类住宅产品,宿舍产品包括廊式宿舍和组合式宿舍,公寓产品包括单身公寓、LOFT公寓和套式公寓等,满足产业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高新社区B-2和B-3地块、智能社区北片区F和G地块、智能社区南片区H地块、智能终端生活配套一期和二期、双浦社区S地块北片区及众创园社区近期建设地块,共计建筑面积约为80万平方米,能够满足3-4万产业人才居住过渡。
二是建设混合社区邻里中心,涵盖多种商业业态和基础服务业态。混合社区的公共服务配套主要以邻里中心的形式进行打造,包括公益类设施和商业类设施,是满足产业工人综合消费和基础服务的重要载体。到2020年底,启动建设高新社区A地块、智能社区C地块2个邻里中心,力争建成众创园园区中心,将为高新、智能和众创园混合社区产业人才提供舒适、便利的一站式生活娱乐空间。
三是建设教育、医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到2020年底,建成并投用智能社区南区9班幼儿园以及18班小学共2所学校,启动建设高新社区24班小学,基本完善智能混合社区的教育配套设施。同时有条件在五大社区设立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产业人才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需求。
四是建设市政配套设施,服务混合社区交通出行。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高新、智能混合社区内部主要市政道路,包括启迪路(兴慈五路至众源路段)、高新社区内部南北向主路(滨海七路至滨海六路段)、高新小学东侧主路(启迪路至南北向主路段)以及智能社区小学环路,初步搭建越溪湖混合社区道路网,同时做好市政管线的配套建设。混合社区内部新建道路将考虑自行车专用道设置,并同步开通运营公交线路,满足产业工人通勤出行需求。
(三)发挥国企投资运作,探索混合社区开发建设模式
在混合社区指挥部的统筹领导下,开发公司、海创公司和南洋小城开发公司要围绕五大混合社区总体规划布局和三年建设行动计划,要在开发模式创新、开发时序安排和运营财务可持续等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创新模式参与混合社区开发建设。根据研究安排,混合社区先期启动地块土地全部自持,其中经营性较强的邻里中心项目,要研究创新投资建设运营模式,探索国有公司专门成立混合社区投资建设子公司,引入社会企业参股,社会企业从投资建设阶段介入,运营期内收益共享,运营期满退股移交等模式(类BOT模式)。
二是根据近期需求和社区培育,安排开发时序。混合社区先期启动地块内建设项目的开发时序安排,要结合社区培育发展规律,先行开发部分居住组团,或同步开发居住组团与邻里中心建设,同时居住组团的开发要根据不同类型居住产品近期需求,进行阶段式、滚动式逐步开发。
三是强化经营性项目市场运作,实现运营财务可持续。开发公司、海创公司要加强市场调研,切实掌握企业和产业人才需求,对邻里中心商铺等经营性项目,对引进的商业形式、高低端品牌组合等深入研究,按照运营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初期以平衡租金收益与满足市场需求、培育商业氛围为主,后期逐步实现租金收益与财务成本平衡,实现运营财务可持续。
今后三年,开发公司将重点推进智能混合社区和越溪湖混合社区的开发建设,主要包括智能社区北片区D、E、F、G、H地块和越溪湖大众二期公寓建设;海创公司将重点推进高新混合社区和众创园混合社区的开发建设,主要包括高新社区A、B地块,众创园启动地块,以及智能社区C地块建设;南洋小城开发公司将负责推进双浦混合社区的开发建设,重点为S地块(含临时商贸街)的拆迁改造和新建。
(四)加强环保治理和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美丽社区
一是加强环保治理,创造混合社区宜居环境。新区要严格产业准入,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环保部门要推进混合社区范围内及周边企业污染治理,大气污染物排放要严格执行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环保部门要开展混合社区周边大气污染源的排查工作,逐步开展工业臭气异味治理,加强对混合社区周边污染企业生产过程密闭化管控,强化技术改造,提升末端治理水平。在今后三年混合社区开发建设关键时期,能够减少周边污染企业的排放,改善产业人才居住生活环境。
二是加强社会治安,创造平安和谐社区。混合社区人群多元汇、街区无围墙的特色给社区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于混合社区内各类居住产品混合布局,不同年龄层、职业及地域文化背景的人群,汇聚在一起,小街区和无围墙的设计带来舒适、活力的前提,是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混合社区治安管理,在建设并初具规模的混合社区设立派出所,并适当增加治安岗亭和警务室布点,力争社会治理全面覆盖,创造平安和谐的混合社区。
三是加强社区管理,增强混合社区服务功能。相关部门要在初具规模的混合社区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加强社区管理,维持混合社区的正常秩序。由于混合社区过渡居住定位,要加强政策引导,在满足产业工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防止居住人群固化,一方面通过政策支持,对社区政务、家政、洗衣房、维修点、理发店等公益类社区服务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制定混合社区入学政策、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等,防止混合社区居住人群固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混合社区指挥部作为新区混合社区开发建设牵头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混合社区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详见附件1)明确的工作任务,各司其职,明确责任落实。开发公司、海创公司和南洋小城开发公司作为主要实施单位,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项目高质量建成投用。
(二)加强统筹协调
混合社区指挥部要加强与新区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积极谋划推进,强化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建设推进等。众创园混合社区开发建设要与众创园指挥部做好协调工作,双浦混合社区开发建设要与南洋小城指挥部加强协调,更合理的调整、优化混合社区的规划和建设,最大程度减少低效投资和重复开发。
(三)加强要素保障
从政策、资金和土地等多要素保障混合社区的开发建设,新区要对开发主体土地出让、公益类社区服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财政预算资金和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小学、幼儿园等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规划土地和建设用地指标,按照“远近结合,统筹思考”的要求,统筹混合社区用地需求和土地指标使用计划,积极研究解决越溪湖湖面土地指标、振邦地块土地回购等问题,研究棕地治理,保障混合社区土地可持续开发。
(四)推进执行落实
新区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计划,细化任务书和时间表,混合社区指挥部作为牵头部门要将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明确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做到可衡量、可操作、可落地。对任务完成情况要实施年度考核,加强成果通报、经验交流和跟踪问效。责任部门要对工作推进中的难题及时分析研判,提出对策,攻坚破难。
(五)加强宣传引导
要多渠道、多角度广泛宣传混合社区项目建设成果、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尤其是让国内外优质企业知晓新区混合社区的规划建设、目的、意义。要充分发挥新区企业和广大员工民主主体作用,引导有关各方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企业、职工等各方共谋、共管、共享机制。推动形成集体关心支持混合社区开发建设的舆论氛围。
附件:1.混合社区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doc
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办公室 2018年10月2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