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巡礼·英雄记忆
在烟台市芝罘区古文正老人家中,有一枚勋章十分特别,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二级战斗勋章,表彰他在朝鲜战争长津湖战役中的英勇表现。
古文正18岁参军,成为20军58师174团的一名战士,在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前,他参加了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淮海战役时,担任通讯兵的古文正在战壕里趴着睡觉时,赶上敌兵炮弹袭击,一块弹片擦着他的后脖子过去了,他直以为自己的脑袋掉了,好在命保住了,他也因此养了9个月的伤。
当古文正所在的部队接到参加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的命令,迅速从上海拉到济南休整,然后北上直接入朝作战。那时他是一名班长,参加长津湖战役时,他所在的排是前卫排,负责攻打美军第一师。他带领战士们英勇杀敌,直打到美军帐篷处,打死敌军六七个人。他记得美军坦克开过来时,副班长高军和背着炸药就冲上去了,炸药太少没炸响,高军和又跳到坦克上抓住炮筒,结果被敌军发现,不幸牺牲了。回忆着烽火岁月,古文正讲述更多的,是他勇敢的战友,如何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不怕牺牲。长津湖战役,古文正立了一等功,全班也立了一等功。
五次战役时,古文正奉命去三八线附近的八八八高地支援,当时有一个连已在那里防御了三天。担任排长的古文正带着队伍赶到之后,第二天敌人就开始反击,古文正立即组织迎战。他派出两个班迂回包围敌人,自己则带领着三班,从正面迎战。敌人冲上来,他带领着战士把敌人打下去,反复交锋三次才把敌人彻底打下去。这一仗,打死敌人三十多人,他带领的排荣立二等功,他个人也荣立二等功。也是在这次战役中,他最后一次带领战士把敌人打退,从坡底撤回时,被敌人的炮弹打中,胸部、右肩及腰部受了伤,至今,右肩部的弹片一直嵌在骨头里,无法取出。炮弹嵌在骨头里,写字时他的右手都是发抖的。
在朝鲜战场上,严寒侵蚀着战士们的身体。战士们缺少冬天的装备,一个个脚冻的像大馒头。有一次他在战场上击毙一名敌军军官,从这名军官的脚上扒下一双厚实的皮棉靴套到脚上,这样双脚才没冻坏。在寒冷的天气里,土豆很快就冻上了,吃之前,他要把冻土豆揣到腋窝下靠体温暖化了,才能吃。
“我7岁就要饭,一直要到14岁,后来当兵入伍,指导员徐吉振给我起了这个文字,在部队上我学了文化,还当了干部,战场上这点苦不算什么,当时只想着英勇杀敌,早日打败美军,保家卫国。”古文正老人说。
古文正老家在日照,老一辈逃荒落脚到烟台,一家子住在贫民区。在他小的时候,父亲在牟平从事地下革命被日军杀害,妈妈带着哥哥、弟弟、妹妹和他只能出去要饭。有一年过春节,他和妈妈走到地主家,看着门口拴的看门狗吃的东西,忍不住流口水,想上前吃点,却被大狗扑上来咬。妈妈去世后,他们兄妹几人到大连去打工,人小力气小,挣不到钱,妹妹几个月后也去世了。
张玉玲是老人的妻子,他们两家是邻居。古文正从朝鲜战场回来后,两人结婚了,因为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张玉玲选择留在了烟台,没有随军。令古文正佩服的是妻子的孝心孝行,岳母卧床5年,妻子照顾的无微不至。两人长时间两地分离,直到古文正调回烟台工作,才得以厮守在一起。起初夫妻俩也有吵吵闹闹,古文正拿出在部队的作风,虎眼一瞪,就要训人,慢慢地磨合下来,他的脾气收敛了,还甘愿为妻子洗手做羹汤。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在旧社会是要饭的,到了部队以后当了干部,改革开放让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了,现在日子多幸福。感谢党!感谢改革开放!”老人由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