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慧管理又有新“招数”!日前,宁波前湾新区实景三维空间智治应用场景正式投入使用。该应用场景围绕构筑空间底座、聚焦资源统筹等方面,建立市域空间治理平台分节点及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管理中心。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54.5平方公里三维数据采集,并构建了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用地报批等子场景。
“城市地块最新状态都能以实景三维影像的方式呈现,多维数据直观、精确,能有效提升土地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水平,助推‘一流营商环境’营造。”以项目开工建设用地报批为例,以往各部门在项目报批流程中需要线下进行相关数据汇交确认核准,费时费力。通过该应用场景,工作人员只需登录系统,轻点鼠标便能了解项目报批用地的土地性质、现状、面积等信息数据,实现项目审查在线流转,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速项目落地。“下步,分局将继续优化场景功能,提升数据决策分析能力并深化数据仓建设与应用贯通,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空间统筹水平。”新区资规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在前湾落地生花,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上天入地”,让城市变得更加“聪明”。现在,前湾的上空时不时会出现2个会飞的“员工”。今年下半年,新区分别在城市板块和工业板块安置2台占地仅1平方米左右的无人机机巢,飞行巡查覆盖建成区90%区域。该机巢具备开箱即用、自主可控、高环境适应性等特点,可获取低空照片、影像视频、红外视频等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制作三维模型、正射影像、全景影像等产品,应用于自然资源巡查管护、污水排放监测、城市治理、地形测绘、防火巡查等多个领域。
国内首座“数字孪生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自2009年通车起,便注重数智化改造,实现技术的不断更迭。比如爬索机器人,搭载4颗高清摄像头,同时能够在细长的斜拉索上稳定地爬升。人工到达不了、检测不到的地方,用上它就变得轻而易举;量身定制的588个传感器遍布桥身,涵盖温度、沉降、形变等15个监测项,让养护工作精准高效,使整座大桥的“健康”都在掌控之内。所有实时数据则能集成反馈到数字孪生加持的智慧“中枢”系统,由系统自主诊断、提供解决方案保障大桥结构稳定、运行安全。
此外,作为目前宁波市已完成建设里程最长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滨海新城地下综合管廊这条地下“大动脉”的“大脑”也进一步升级。日前,在完成软件UI设计、数据库设计、BIM建模、管廊系统后台交互界面设计和设备采购后,滨海新城智慧管廊改造项目(一期)正式启动硬件入廊,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智慧化改造。项目预计2025年4月完工,通过建立智慧化驾驶舱,全面展示综合管廊整体运行情况,便于统一管理,进一步降本增效。改造后的地下管廊将更加“聪明”,在线实时监控、可视化展现、数字化管理、应急辅助决策、数据资源建设等功能升级为2.0版本。
智慧城管、智慧党建、智慧工地、智慧道路……如今,全域数智化正在前湾各个领域推进、升级,逐渐形成合力,向着“数字前湾”时代加速迈进,全面推进前湾公共服务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