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划总结
  • 索引号: hzwxq7/2024-00533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文件编号 发文日期: 2024-02-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单位: 应急管理局
    宁波前湾新区应急管理局(区安办)2023年总结及2024年思路
  • 时间:2024-02-28 10:10
  • 来源:宁波前湾新区
  • 发布机构:
  • 字体:
  • 2023年,区安委办、区应急局紧紧围绕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以全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为统领,以铸安行动为抓手,驰而不息夯基础、起底数、除隐患,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安保障。

    一、新区2023年事故情况

    1-11月,新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区工商贸领域发生亡人安全生产事故5起,死亡5人,与去年同比持平;消防领域发生火灾128起,其中轻微火灾90起、成灾火灾38起,无人员伤亡。

    二、2023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围绕责任落实,守牢安全生产基本盘

    1.强化统筹指导。强化安委会面上统筹、专委会分线推进,发挥“1+7”体系作用。定期开展研判、制定管控措施,全力护航春节两会、十一亚运安全,高质量完成大排查大整治等重点任务。全年安委会、各专委会共开展安全会议47次,党工委、管委会专题听取和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7次,协调解决重点问题41项。

    2.发挥专委作用。七个专委会切实发挥作用:道路交通专委会突出“警格+网格”,在辖区40家外租公寓、7个混合社区、8所学校、160家劳动密集型企业、75个在建工地、9条重点路段建立综合治理网格专班,各片警和网格长责任包干,实现辖内道路交通事故“防特大、控重大、减总量”总体目标;建设施工安全专委会紧盯基坑工程、模板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等主要风险源,借助第三方服务机构补强监管力量,全年共检查665个工地,下发整改通知单847份。同时,联合住建、资规、应急、综合执法、消防、两镇一委,组建工业企业基建工程安全生产整治专班,严肃查处没有规划许可、建筑施工许可的“草根班子”承接限额以下工程项目;消防安全专委会持续围绕沿街商铺等生产经营性用房、居住出租房、工业企业、高层建筑等重点场所、电影院、教育培训机构、宗教活动场所等重点行业单位、企业外租公寓等,定期开展排查,对隐患问题落实闭环管理。今年累计挂牌18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均已完成整改;文广旅游安全专委会对景区、限上酒店、旅行社、文娱场所、校外培训机构等开展安全督查,累计检查400家次,发现整改各类安全隐患524项。组织学校、旅游经营单位、文化体育娱乐场所、校外培训机构等代表350余人参加行业安全生产业务培训,开展各类演练10余场;城市运行安全专委会着重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聚焦城市综合体、大型商超、沿街店铺等四类场所,全面梳理用户清单,全域大力推进“胶改金”和餐饮行业“瓶改管”工作,实现“胶改金”11173户、覆盖率21.7%;“瓶改管”1374户、覆盖率98.1%;危化品安全、工业安全专委会集中开展电镀企业、重点环保设施、涉爆粉尘、有限空间、危化品使用、厂中厂等各类专项整治,开展常态化、全覆盖检查指导,共整改问题隐患6350个。

    3.强化顶层闭环。安委办围绕大排查大整治和全国重大隐患2023行动这两大主题整治,针对性下发督办单提醒函11份,集中约谈15次。联合新区督考办、平安办暗访督导6轮,共发现严重隐患7个、一般隐患151个,隐患整改率100%,确保各单位守好责任田。亚运时段,每日组织安全风险研判会商,推动重大问题隐患及时整改,力推安全工作走深走实。

    (二)围绕铁腕执法,形成高压监管态势

    1-11月,全区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90家,人均检查11.18家,列全市第2位;事前行政处罚立案80起,同比上升17.64%;人均立案4.71起,列全市第3位;事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68起,同比持平;人均事前行政处罚4起,列全市第3位;已作出处罚决定的罚款金额171.96万元,同比下降40.8%(全市事前罚款金额同比下降25.55%);处罚案均值2.53万元,同比下降29%;处以罚款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案件8起,占事前行政处罚次数11.76%,占比数高于全市6.71个百分点。

    庵东镇立案数22起,处罚数20起,处罚金额52.71万元,5万以上案件2起,责令停产停业整顿1起,一案双罚5起;崇寿镇立案数15起,处罚数15起,处罚金额47.25万元,5万以上案件2起,责令停产停业整顿2起,一案双罚3起;四灶浦立案数25起,处罚数23起,处罚金额54.53万元,5万以上案件3起,责令停产停业整顿4起,一案双罚1起。

    (三)围绕风险管控,推进全领域专项整治

    1.突出抓好大排查大整治。紧盯7大重点领域,强化专班统筹,细化分解12张清单78项任务,推动全域协同发力。全面摸清全区工商系统25062家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甄别正常生产经营企业3613家、正常经营个体工商户8013家,检查覆盖率100%;排查隐患34000余项,均已闭环整改;责令停产停业440家,立案查处1066次,曝光典型案例和重大事故隐患29期,发放举报奖励1.05万元,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一体推进若干重点专项。厂中厂领域:一是数据起底。组织力量入企排摸,建立区本级出租企业115家、承租企业695家档案,动态更新,掌握底数;二是分类整治。按照企业火灾类别、危化品使用、管理情况等,梳理风险类型,明确四色标记,推进分类整治。共闭环治理各类安全隐患问题861项,其中重大隐患148项;三是规范创建。进一步分析风险,以规范化要求、专业化指导、标准化力度推进“厂中厂”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宁波麟沣医疗科技产业园以968分通过宁波市小微园区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验收。以此基础扩大试点范围,确定10家园区为首批试点园区,逐步辐射安全效能。

    三大人口密集场所:一是四灶浦、庵东牵头的厂房改建公寓整治,针对新区53家、总建筑面积达32.3万平方米、涉及出租房间7956间,各单位强化专班联动、规范整治流程,硬核推进专项整治。目前,已完成区内所有改建公寓整治,累计投入资金4160万元,共增设喷淋36981个、烟感13034个、屋顶水箱27只,拆除违章建筑3.61万平方米,取缔并拆除无证无照经营商铺67家,实现公寓周边环境整洁有序。二是前湾、四灶浦牵头的高层群租房整治,存在违规分隔及消防安全隐患的617套、2584间高层群租房屋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庵东、崇寿牵头的农民出租房整治,掌握7575家底数(庵东镇3414户、崇寿镇4161户),针对“两个通道”、用火用电用气、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灭火器材配备等开展全面排查。组织房东和租户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演练60余场,切实提升自防自救逃生技能。

    电气焊领域:共排查电气焊作业企业165家、作业人员1107人。针对所有作业人员,开展一轮16学时的专题培训;安装电气焊芯片652台,确保每天扫码开机率达到50%以上,实现远程安全监管。

    工业、危化领域:完成事故风险等级较高的6家专业电镀企业的集中整治;对62家重点环保设施企业开展全面检查和问题体检;实现对25家涉爆粉尘企业6项重大事故隐患清零;建立167家有限空间作业企业7项作业要求“一企一档”数字化档案;完成38家危险品重点使用企业存储设施的规范化技术改造;开展危化品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成品油非法经营、烟花爆竹经营等专项整治,整改隐患152条;督促危化品生产、经营带储存和化工医药企业建立隐患清单、动态清零;对崇寿7家涉氨企业组织专家力量检查和“回头看”,发现问题隐患56个,其中重大隐患1个;组织绍兴专家对27家定型机企业开展“体检式”隐患排查,召开警示座谈会,明确企业技术提升方案和整改要求;对全域27台土制升级货梯进行全面体检和隐患排查,完成隐患整治,发现和整改问题隐患57个。

    (四)围绕基层基础,实现应急能力提升

    1.基层应消所建设扎实推进。指导乡镇、社工委理顺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整合设立应消所,加速应急队伍和消防队伍融合,建立安全检查“一日一报”制度,两镇两委检查数量全面攀升。目前,四灶浦应消所共投入建设资金40余万元,设备设施、人员力量基本到位。设立应急消防门头徽标,设置各类办公室8间;配备5套专业执法记录仪、1套无人机、2套气体检测仪等执法装备;共有各类工作人员19名(不含消防),其中行政事业人员2名,行政执法辅助人员(社工)11名,技术服务专家6名。庵东镇应消所挂牌于镇平安法治办公室,与专职消防队同一场地合署办公,约投入建设资金400余万元。现有在编人员5人,辅助执法人员10人;配备执法车2辆,日常监管笔记本电脑及便携打印机2套,执法记录仪5只;专职消防队现有队员15人,配备标准消防车2辆;南洋小城分队1支8人,配备电动消防车1辆。目前,刚通过应消所改造方案,预计春节前后完成建设,投入资金95万,建成后可达到慈溪市乡镇中等水平。崇寿镇应消所计划投入500余万元,在镇综合执法中心前空地新建1幢3层办公楼,正处于场地设计阶段。目前共有人员18人,其中在编3人、执法辅助人员5人、政府专职消防队8人、消防文职人员2人;无应急执法车辆,专职消防队有消防车辆2辆。

    2.安全培训不断深入。一是持续开展产业工人培训。以集中授课、送课上门等多种形式举办培训班99期,培训重点人员14358人,完成市局下达9000人培训指标任务的159.5%,位列市第2。二是多形式组织宣传活动。借助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时段,精心组织4.2万人次参观3家应急宣传教育馆,发放安全宣传资料3799份、短信12万余条、发布微信朋友圈广告35.9万人次,强化安全氛围营造。三是扎实开展应急演练。坚持以练为战,指导各部门各企业分类别分层级开展危化品、特种设备、消防灭火、游乐设施等应急演练90余场涉及7000余人次,有效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3.社会化服务持续开展。一是企业自主购买服务意愿显著提升。目前,通过自主购买服务、安责险技术服务和政府购买技术服务等方式实现全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其中298家企业向19家技术服务机构购买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较去年增加97家,增长率48%。二是推动企业安全达标升级。541家企业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累计达到431家,较去年增加92家,增长率27%,其中吉利汽车杭州湾工厂和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分别通过国家一级标准化考评。三是巩固安全生产分片协作模式。融合四灶浦网格,将原27组协作组调整至41组,全年共开展对口互查270余次、排查整治各类隐患2640余处,企业安全生产自主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

    4.基层防汛减灾能力稳步提升。一是梳理防指指挥体系。根据省防指“1833”防汛防台联合指挥体系及高等级预警机制要求,进一步细化指挥流程。结合天机气象机器人预警叫应,及时叫应叫醒基层防汛责任人,到位部署应急响应期间各项工作,持续提升防指统一指挥、整体协同、一体作战能力。二是推进基层防汛防台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组织责任、风险防控、抢险救援、灾后恢复及运行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区镇一体、条块抓统”的工作格局,于11月底高标准通过省防指标准化检查验收。三是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年内实现区镇村三级避灾安置场所可视化全覆盖,完成庵东镇江南村、马潭路村等四个省级规范化安置点创建。

    回顾总结新区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呈现5个积极变化。一是队伍扩大了。基层管理队伍快速壮大,“两镇两委”在编应急管理执法人员从5名增加到7名,执法辅助人员从46名增加到63名(全市执法辅助人员取证考试高分率位居全市第三名),服务外包第三方技术专家从12名增加到18名,涵盖消防、危化、特种设备等多个领域。执法装备、车辆、服装走向专业化。二是执法加大了。庵东、崇寿、四灶浦齐头并进,各地执法检查企业人均数、执法立案人均数、执法行政处罚数位于全市第3位,针对风险高危企业(厂中厂)的检查频率、执法力度全面加大。局本级9月以来共实地详细检查52家重点厂中厂,检查频次加密增多。三是领域专注了。以火灾事故、工亡事故、隐患排查数为依据,紧盯有前湾产业、用工特色的重点风险行业领域,进行技术改造,对毛绒定型机、环保喷漆、非特种升降机、涉氨、泡沫塑料生产等5类企业,进行全面体检,找专家、查问题、重改造、求实效。四是钉子开拔了。自揭家丑,勇于暴露和直面问题。梳理一批在安全生产、消防领域有重点隐患的企业,通过部门联合检查、法人约谈、责令停业整顿、拆除违章、行政处罚、强制腾空,对九天重铸、阿拉丁电子、奇胜科技、双诺电器等9家重点厂中厂,进行强力执法和清退腾空,确保立查立改,腾空清退废塑料、泡沫企业11家。五是基础重视了。重视隐患检查、登记、整改、验收等整个过程的工作留痕。从纸质档案到数字化档案,一企一档、一园一档、一户一档、一店一档,航拍图、巡检图、风险辨识图、建筑布局图、厂房结构图,每一个监管对象的基础情况数字化档案增加到1726卷。

    三、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和存在问题

    2023年,新区安全生产、火灾事故呈现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工业领域常规性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多发。部分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现场作业监护缺失,员工违法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导致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事故常发。二是新区特定行业领域技术性安全问题依旧突出。例如非特种设备简易升降梯(0.5吨以下)的技术规避问题;毛绒纺织定型机、喷涂企业环保管道火灾频发问题等等长期未解决。三是火灾隐患屡治屡犯。群租房、农民出租私房、沿街商铺、厂房改建公寓、高层住宅等场所不同程度存在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施设备不全等隐患,小火亡人风险大。

    新区安全生产工作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问题隐患检出、清除的专业性、有效性有待提升。对比省市暗访组督导检查结果,新区监管人员发现的安全生产问题隐患质量普遍不高,缺乏针对性。同时,缺少对同类型隐患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分析,闭环处置有效性急需提升。二是新区应急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水平、执法力度有待提升。当前,新区应急执法在编持证人员力量明显不足,检查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够,水平参差不齐,检查的频次很高,但检出问题不专业、漏洞多,不同程度存在执法“宽松软”现象。

    四、2024年安全生产工作思路

    2024年,区安委办、区应急局将严格按照省市和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部署,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真抓实干,持续推进“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自然灾害领域“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全力构建新区平安稳定新格局。

    (一)坚持全域大起底。一是摸清全域监管底数。巩固前期大排查大整治成果,对全区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二次起底清洗。在常规性7个重点领域28类生产经营单位(场所)的基础上,研判新区个性化风险点,增加8类问题隐患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场所):废品回收企业、泡沫海绵制品企业、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毛绒化纤生产企业的定型机设备、喷涂作业企业的环保管道设备、企业宿舍公寓防盗窗、农村自建房改建宾馆民宿、沿街店铺住人“三合一”等,全面掌握和动态更新底数,建立“一企一档”,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开展全域风险辨识。依托第三方专家,对工业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基建工程项目等7个专委领域,进行全域风险识别,动态掌握每一个监管对象的安全风险体检问题清单,通过督办单、工作提示单,告知企业和管理主体,做好风险辨识后的技术改造和问题整改闭环。三是构建全域监管体系。依托清查数据,重新梳理企业、场所等风险目标,按照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等级进行四色标记。同步明确区、乡镇(社工委)、村(社区)、网格不同层级检查对象、检查频次等,构建分级分类精准监管模式。同时,完善全域监管对象安全巡检、应急演练等规范化机制,突出抓好“厂中厂”、厂房改建公寓等标准化管理,推开重点企业安管员半年度/年度工作述职等,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二)紧盯全域大整治。根据新区不同行业领域风险特点,强势开展“1+5+N”专项整治:即1个核心“厂中厂”专项,5个具有前湾产业特色的专项,工业危化领域N个“回头看”专项。

    厂中厂专项:以麟沣医疗科技产业园为标杆,深化首批10个试点园区(厂中厂)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每个小微园区(厂中厂)必须确定一个运行主体,通过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完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加快应急设施建设等23项具体工作要求,切实做到小微园区(厂中厂)安全生产“有人管、管得好”,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本质安全水平。2024全年计划完成36家小微园区“厂中厂”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

    非特种设备升降机(91家)、毛绒化纤定型机(33家)、喷涂企业RTO(82家)、环保设备(55家)、高温熔炉设备(14家)等5个专项:针对以上特定行业领域起火事故高发情况,通过技术改造、规范使用管理、加强人员培训等手段,聘请有经验的安全生产专家,逐家体检,逐家风险辨识,逐家提出个性化、针对性方案,切实解决一批技术性安全问题,确保重点设施设备使用安全。

    工业危化领域整治“回头看”:对7家涉氨制冷、11家有限空间重点企业、36家火灾隐患重点工业企业、68家危化品重点使用企业、25家涉爆粉尘企业,委托专家实施每年一次“回头看”,严防重大事故隐患“死灰复燃”。实施有限空间重点企业作业备案制度,确保重点监管领域生产安全;加强春节元旦烟花爆竹销售旺季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烟花爆竹行为。

    (三)实现全域大提升。重点提升六大能力:

    一是基层应急能力。继续指导乡镇应消所、社工委配齐建强监管力量、辅助执法队伍和设备设施等,加快应消所落地建设。以执法人员下沉指导、实地办案、组织日常培训等多种措施,提升基层监管人员专业能力。

    二是执法监管能力。科学编制年度检查、执法计划,确保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任务完成率、监督检查事前告知率、结果公示率均达100%。坚持从严执法,聚焦“厂中厂”、有限空间等高风险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对屡改屡犯等严重违规行为依法从严从速查处,持续提高执法精准度和震慑力,确保人均立案率、人均检查率等指标继续位于全市前列。

    三是防汛防台能力。以八张风险清单为大框架,完善新区防汛防台分类分层分级研判管控工作机制,强化灾害风险隐患分类研判、闭环管控能力。同时,着力推进李宁体育馆、庵东实验学校2个避灾安置场所“千百工程”示范点建设,路湾村、虹桥村等3个省级规范化安置点建设以及防洪排涝工程、海塘安澜工程以及庵东镇海星家园、崇寿镇六塘村内涝整治,全面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

    四是宣教培训能力。深化产业工人安全技能提升工程,按批次对全区高危企业、三场所两企业、厂中厂业主和承租方负责人、安管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等重点岗位人员实现培训全覆盖,确保持证人员100%持证上岗;一般企业从业人员应培尽培。建成投用宁波前湾新区应急管理培训中心,配齐宣教师资队伍,做好社会公众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公益宣传,争取宣传人次达2万人次以上。

    五是数字监管能力。搭建全域安全生产监管数字平台,高效整合重点领域、重点位置、重点企业等数据要素以及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推动实现企业自查标准及政府检查标准“两标融合”。对接工业企业安全在线、除险保安系统、“141”等平台,同步绑定监管人员和网格协管员账号,实现“线上”实时管理。

    六是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按照前湾新区生产安全事故和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有关事项、前湾新区火灾事故救援现场有关事项相关要求,强化部门协同、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定期开展救援技能培训、比武竞赛、联合演练等,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