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hzwxq2/2025-00532 | 组配分类: | 年度报告 |
文件编号 | 发文日期: | 2025-03-26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发布单位: | 办公室 |
2024年,宁波前湾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前湾为目标,忠诚履行职责使命,全力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法治政府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依法行政高目标。一是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2024年全区行政争议发案量共50件,其中,行政复议发案量37件,同比增长76.19%(2023年21件),办结35件(含上年度2件),其中复议纠错1件,纠错率2.86%,调解6件,调撤率17.14%;行政诉讼发案量13件,败诉2件,败诉率11.11%,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二是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进一步细化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履行程序,深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制定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2项;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完善合法性审核机制,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2件并按规定进行合法性审核。三是提升乡镇合法性审查质效。体系化推进乡镇合法性审查制度建设,组建审查员队伍,配强审查力量,建立工作月度检查通报制度,全年共完成乡镇重大合同备案7件,乡镇(街道)合同审查25件。四是强化行政执法全面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牵头编制轻微违法行为“首违免罚”清单,同时开展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完成《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合规指引》起草工作并报市委依法治市办审核。五是全面深化政府信息公开。2024年共主动公开各类信息5950条,“宁波前湾新区发布”微信公众号全年发布信息1163条,官方微博全年发布信息576条,官方视频号、抖音号共发布原创视频800余条,播放量突破1000万,实现了信息的全平台、全媒体、交互式公开。
(二)化解矛盾纠纷全覆盖。一是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围绕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和重点场所,广泛发动基层调解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做到第一时间介入、分级分类处置、及时跟进反馈,有效避免矛盾激化。2024年共受理矛盾调处纠纷2105件,调解成功2092件,总案值3887.72万元,调解成功率99.4%。二是深入推进体系建设。完善合理衔接、相互协调的化解纠纷体系,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参与调解工作。今年以来,积极组织骨干调解员参加市局线上线下的业务培训共计5场,举办全区调解员非正常死亡纠纷调解技巧专场培训。建立调解组织名册管理制度,完成3家人民调解组织备案。三是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聚焦破解企业数量多、员工业态复杂所产生的涉企矛盾纠纷多发、困扰企业发展问题,充分发挥“湾企和”联盟纽带作用,构建以“湾企和”为平台,多部门快速响应、联合化解机制,夯实大湾区发展的“第一道防线”。四是全力做好第三届新时代调解论坛会议承办、协同保障等各项工作,同时司法部领导专程赴新区调研全省首个涉企纠纷调解联盟“湾企和”,提升新区调解品牌宣传力度。
(三)打造法律服务新高地。一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发展。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发展,实现了区、乡镇(社工委)、企服中心、法庭、新区检察联络室等重点场所值班律师全覆盖。聘请兼职律师调解员充实到基层一线调委会,为企业和当事人免费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参与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调处化解工作。全年共受理群众咨询400余件,涉及人数约500余人,开展专题讲座15余场。二是协助做好社矫工作。协助属地司法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爱国主义影片观影、困难人员走访慰问等人性化帮教工作,对相关活动经费予以全额保障。2024年已开展矫正人员爱国主义影片观影专场活动,参与人次200余人。进一步完善优化属地司法所装备配置,为一线人员配备了平板pad、录音笔等电子化信息设备,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打造15分钟法律服务圈。贯彻落实“公共法律服务群众知晓度提升工程”部署要求,依托企服中心、社治中心和镇(街道)打造布建,完成线上值班点位新增管理、线下服务资源对外公示,法律服务地图指引到位。
(四)创新普法宣传新举措。一是开展精准订单式普法。组织辖区内企业开展多场涉及采购风险、合同、公司法等内容的专题讲座。依托“新区法律娘家”、“学法大讲堂”等品牌工作室,给广大外来妇女、青少年学生搭建多层次、广覆盖、便捷化的法律服务平台,2024年累计惠及群600余人次。二是推进法治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发挥法治文化阵地服务基层治理的作用,创建全省首个经济开发区法治文化中心,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提升新区人民法治素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新区。
二、下步工作举措
(一)打造依法治理新环境。持续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优化办案方式,积极适用行政复议决定和促进和解、调解“双轨”运行机制,突出复调衔接,全面提升行政复议工作质效。不断提升行政应诉能力,继续深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执行,发挥负责人作为“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做到“既出庭又出声”。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加强主动公开力度,依法依规办理依申请公开,提升公开质效。细化政策解读办法,提升政策解读精准度。
(二)打造营商环境新品牌。优化涉企行政检查和行政指导,积极构建互动治理型行政执法模式,通过优化行政指导方式、探索编制违法行为多发领域企业合规行政指导清单等,助力企业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推进企业合规经营。构建完善法律服务体系,通过加大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定期发布指导性案例、健全预防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等,力争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相关法律风险。
(二)打造矛盾调处新质效。做好各级人民调委会、人民调解员名册动态化管理。定期组织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加强典型调解案例的收集整理,以调解推动普法,注重在调解过程中同步普法宣传教育。
(三)打造法治服务新场景。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涉法事项,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诉前调解、法治宣传为基本职能,拓展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商事纠纷调解、产业合规指引、涉外法律服务等增值功能,统筹做好疑难问题协调解决以及重点案例分析研判工作,实现涉企法治服务全方位解决。
(四)打造普法宣传新阵地。充分发挥全省首个法治文化中心的法治功能集聚作用,大力开展涉企法治宣传,整合配置法律服务,融入“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实现资源、平台共享。积极探索打造为新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精准化的法治服务品牌,助力新区法治建设和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