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hzwxq9/2025-00555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文件编号 | 发文日期: | 2025-03-28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发布单位: | 社会事务管理局 |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围绕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上级各部门部署要求,聚焦年度重点工作目标,抓业务促发展、抓重点促突破,推动社会事业提质增效,赋能前湾高质量发展。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总结
(一)聚焦党建赋能,激励干部队伍开拓进取
1.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制定局党委、局党支部2024年工作要点、局党委理论学习意见,开展“第一议题”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突出重点高质量完成主题教育自查自纠,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两个确立”捍卫者,“两个维护”践行者,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持续走深走实。
2. 夯实组织基层堡垒。一是完成2023年度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目前党委本级及下属党组织共有五星级2个、四星级4个、三星级6个。二是总结提炼支部党建工作优秀做法和经验,今年已累计报送义诊、健康宣教、党员教育、支部特色亮点工作等方面信息13篇。三是推进区级党建直联点联系服务,每季度由局处级领导带队调研彩虹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建工作,指导完善直联点年度目标任务和各类日常党建活动。四是纵深推进清廉医院建设,持续开展“清廉医院标准化建设”、“无红包医院”创建提质行动。
3. 推进服务品牌建设。一是促进医疗服务共享,关注新区“一老一小”健康工程,以“健康同行”、“红色健康、最美前湾——‘红心’健康科普”等不同主题入村、入企、入校开展义诊宣教,今年已累计开展62场。二是加强“医企”共联公益党建品牌建设,与招商银行、新区法院、宁波幼儿高等师范学校等24家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聚焦前湾新区产业特色、企业需求,推动党建工作与医院医疗中心工作有效融合。三是深化提升“湾医健康说”医学科普项目,开展科普培训、科普创作工坊2期,参与人数200余人,制作科普图册20册,共计发放一万余份,推出动画视频类《博学一点点》、漫画类《追光湾医》、短视频类科主任解答等系列栏目,阅读播放量累计逾13万人次。
(二)聚焦惠民便民,推动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1.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医院整体结构保持良好发展趋势,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全力支持杭州湾医院高质量发展,心内科成功申报宁波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成立患者体验改善工作小组、开设综合服务中心、推进“互联网”医院工作、落实新叫号规则等多方面提升就医体验;深化“名医工作室”建设,推动上海专家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已成立7个名医工作室。
2. 助力基层医疗服务品质升级。一是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完成2家规范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改建,督促推进滨海新城卫生服务中心改造项目完成装修、崇寿镇卫生院迁建项目完成门诊、医疗综合楼地下室和一层施工,做好庵东镇中心卫生院扩建项目2025年开工准备。二是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建区级基层特色专科2个,新建慢性病一体化门诊2家,今年已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全覆盖,慢病患者医联体内部转诊347人。三是落实卫生健康实事项目,城乡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完成率110.22%;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完成率101.6%;参保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率142.46%;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市任务完成率101.03%,省任务完成率110.27%;适龄女生二价HPV疫苗第2剂次免费接种市任务完成率222.58%,省任务完成率368%。
3. 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一是扎实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共报告乙类传染病333例,丙类传染病4711例,其它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163例。开展0-7岁儿童常规疫苗接种,共接种54371针次,七苗单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满周岁儿童“七苗”全程接种率97.63%。二是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新增2个院前医疗急救站点,到年底实现院前医疗急救站点乡镇全覆盖,并推进5G救护车改造项目;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在公共场所新增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103台的任务,并已完成培训救护员586人,完成113.8%。三是持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学校、企业,共组织健康素养专题讲座、培训活动开展256场次,受教育群众13164余人;开展清本源,落实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对7000余处病媒生物点进行消杀。
4. 实施“一老一小”服务专项行动。一是营造生育友好环境。积极开展托育机构管理和备案工作,新增备案一家幼儿园托育部和一家社会办托机构,新增5家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其中一家省级标准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开展基层早期发展项目活动83场,目前新区托位数1256个,千人托位数为4.44,最高托位使用率为75.84%,0-3岁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常住人口监测率为100%。二是落实“一老一小”明眸皓齿工程项目,完成6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数量2001人,完成口腔健康检测、营养健康检测、认知功能评定检测、情感状态评估检测1644人,完成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防龋项目检查2392人。
5. 强化卫生健康综合监管。一是落实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为我区41家医疗机构配备1名专职疾控监督员、43名兼职疾控监督员,组建区级5人专家团队,完成全量推行目标任务。二是做好职业卫生监督。指导涉职业健康风险隐患245家化解风险。三是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开展民营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依法执业、小微放射诊疗机构职业健康、游泳场所夏季保健康、开学学校卫生监督、打击非法行医等专项行动。四是开展双随机抽查。完成国家双随机任务抽查61家、抽检22家,抽检合格率91.8%,同比增长5.2个百分点,完成省级双随机任务抽查事项11个,检查45户次,双随机占比、联合检查率、监管纠正率等均超比例完成。
(三)聚焦业兴民富,擘画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1. 高质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一是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稳步推进新区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二是扎实推进粮食功能区储备区划定工程,完成崇寿镇区块粮功区储备区的划定工作,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市定任务,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产能。三是抓好存量抛荒地整治。通过遥感航拍、线下排查等方式排摸并整治,实现抛荒耕地动态“清零”。四是切实做好粮油等主要农产品保供。实施规模粮油种植补贴等支持政策,2024年度新区粮油种植面积均创历史新高。
2. 高标准构建绿色生态农业体系。一是促进源头减量,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实施2024年度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方项目,实现示范方内化肥减量施用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油作物化肥减量10%以上,同时实现稳产增产。二是强化清洁生产,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深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新建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区域性收储中心各1个,有效提升新区离田综合利用能力。三是注重绿色生态,在四灶浦江等重点河道放流淡水鱼苗、鱼种约1200万尾,并对增殖放流区域进行禁捕禁钓分级管护。
3. 高水平推进新区和美乡村建设。一是推进省市各类和美乡村创建项目,成功创建2个省未来乡村、2个宁波市艺术赋能村、7个省和美乡村达标村、1个宁波市垃圾分类典范村。二是稳步实施区级“三村”项目,11个区级和美乡村典范村、特色村、宜居村培育建设项目已完成验收。三是实施农村环境提升项目,聚焦提升主要交通道路沿线、集中居住区四周、区市衔接等重点区域的农村环境和村容村貌。四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评估,全面整治农村风貌,各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4. 高效能扶持农业经营主体。一是打造新区龙头企业发展新引擎,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实现规模化、区域化、特色化发展。二是发放贷款贴息补贴,帮助农业经营主体享受贴息贷款。三是大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围绕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两条主线,积极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5. 高品质做好强村富民工作。一是针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量身制定帮促政策,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二是全面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保险投保保持全覆盖。三是开展新区低收入农户增收试点项目,实施崇寿镇光伏项目。四是深化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第一书记”队伍建设,做到农村工作指导员行政村全覆盖。
(四)聚焦精细管理,提升社会服务保障能力
1. 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一是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庵东镇庵欣康养中心建成投用,对接宁波小柏家护、慈溪安之笑等专业为老服务企业分别运营庵欣康养中心和2个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滨海新城颐乐苑项目今年投资8106万,完成年度投资额的270%,目前已完成项目全部计划投资4.53亿。二是持续优化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新增4家老年助餐点,为4392名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行等服务。2024年以来,老年人助餐配送餐服务超27万人次,其他居家服务达12万余人次,支出养老服务补贴387.16万元。三是实施老年人关爱工程,依托“141”智慧治理平台,对新区500余名独居、留守等特殊老人实现探访全覆盖。持续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改造72户,落实补助资金超110.7万元,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四是落实老年优待福利政策,免费为4781名老人参保老年人意外险,发放高龄津贴167.69万元,养老护理员津贴补助6.27万元。探索养老服务“爱心卡”(敬老分)制度,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
2. 兜牢社会救助民生底线。一是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2024年以来,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分别提高特困、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对象社会救助标准,审批低保、特困、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各类社会救助对象239人,发放各类资金1416万元。二是有效链接慈善帮扶。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共收到17家单位的善款共计42.96万元。通过慈善爱心超市春节慰问、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难家庭“善居工程”等项目,广泛链接慈善、社会组织等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服务”帮扶,构建多元救助帮扶格局。
3. 探索基层治理新体系。一是完成新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陆中湾街道完成挂牌运作。二是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牵头出台《宁波前湾新区产业型社区设置指导意见(试行)》,批准成立9个产业型社区,从体制上有效解决四灶浦工业板块和滨海新城基层治理难问题。三是开展现代社区星级评定,完成望海潮等两个社区宁波市三星级社区评定。四是提升社会组织登记质量,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和基层组织“滥挂牌”专项整治行动,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五是抓好社区社工队伍建设,做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名和奖励补助工作。六是深化地名管理服务,做好道路命名、门牌编制和园区验收。
(五)聚焦固本强基,促进退役军人服务提质增效
1. 深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全面落实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建设。按照省、市关于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员培训评价全覆盖试点工作方案,全面启动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建设工作。二是积极推进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与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基层人武融合共建,促进职能优势互补、管理便捷高效。三是不断强化退役军人作用发挥。完成新区退役军人志愿者与公安、彩虹湾社区三方共建,开展各类主题学习、红色宣讲、国防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
2. 全面落实优待抚恤保障。一是不断深化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积极推进慈溪·前湾“拥军协会”、“上林基金”成立筹备事项;全力推进军地共建,筹划首届军地篮球赛;助力尊崇优享范围拓面,完成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对甬籍退役军人及常住非甬籍退役军人门票免费;加强部门联动,积极协调新区教育资源保障现役军人子女入园入学优待。二是严格落实优待抚恤保障政策。全年共完成发放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节日慰问金等保障资金1099万元。三是全力推进省优抚资金直达平台资金发放试点工作。从7月工作启动以来,优化平台建设,发放定补优抚资金6171人次,逐步实现优待抚恤保障金发放全覆盖。四是持续加强优属服务保障。全年共确认优抚对象1024人,组织义务兵父母和烈属体检71人。
3. 全面提升安置就业服务质量。一是落实接收年度安置任务。开展退役“一件事”联办,做好2025年度退役士兵、军退干部接收和安置工作。二是积极推进“戎耀甬城·就创未来”助力开门红系列活动。联合新区人社局举办人才招聘会和第十二届高校毕业生暨中高层次人才等专场招聘会,为有就业需求的退役军人搭建平台。三是高质量推选军创大赛项目。我区军创企业新优智能有限公司代表宁波市参加浙江省和全国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分别获得佳绩。四是落实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办法。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
(六)聚焦重点工作,协调推动其他领域工作发展
1. 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一是提升精准康复服务水平。充分了解残疾人的康复意愿,多渠道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今年累计适配辅具94件,残疾儿童和少年康复服务38人,肢体和智力一级残疾人托养9人。二是加大残疾人教育就业扶持力度,残疾学生助学11人,新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36人,审核2023年度237家企业1183名残疾人按比例安置就业状况,乡镇“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保障80余名。三是搭建“共富”平台,落实残疾人自费参保补助政策,实现残疾人意外险投保全覆盖。
3. 推进红十字会事业发展。一是加大救护知识培训力度,今年新增4名师资,新增2名教考分离考官,共开展培训救护员持证培训30场,获证934人;开展AED+心肺复苏专项培训1期,获证11人;开展普及培训13期,共2492人次。二是推动新区器官捐献移植事业发展,今年共增加9名遗体、器官捐献者,做好捐献者家属帮扶和助学等人道关爱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捐献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