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宁波前湾新区的中国厨电业龙头企业方太集团总部园区——“方太理想城”的设计颇为特别:正中心是致敬孔子的圆形建筑“圣贤堂”,四周环绕着9栋办公楼,将整个建筑群围合成一个正方形,整体体现出“天圆地方”的设计布局。
在这里工作的员工,每天还要完成一项必修内容:早晨正式开始工作前,先花15分钟的时间朗读国学经典,从《三字经》到《弟子规》,再到《论语》《大学》,循序渐进。
在方太集团,从高层到基层员工,每日研读国学经典的目的,主要在于修炼心性,并将所学践行于工作和生活。
“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是方太的核心价值观。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认为,“心性即文化,文化即业务”,“文化是做业务的发心和方式,而业务是文化的呈现和结果”。
与父亲茅理翔共同创业之初,茅忠群曾尝试过用西方企业管理理念经营企业,并为方太引入过西方管理咨询团队。
但经过实践,茅忠群发现,仅依靠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并不足以管理好一家中国企业。比如,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制定的管理制度,容易引起员工与企业的对立,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于是,茅忠群决定前往清华和北大学习国学,探索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相结合。2019年,他总结出了“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方太文化管理体系。
“中西合璧、以道御术”,是指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个“道”,来改进和完善现代西方管理的这个“术”。
方太集团品牌管理与公关部部长范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公司管理人事的部门并不叫“人力资源部”,而叫“人员和文化体系部”。“我们没有末位淘汰制,而是采取‘末位调整’,对没有完成年度业绩指标的员工进行转岗,给予其新的个人发展机会。”
2010年5月起,方太还开始实行“全员身股制”。
“身股”是旧时晋商的一种内部激励制度,出资者入“银股”,出力者入“身股”。早期宁波商人的航运经营中,也有类似机制。
范超介绍,茅忠群从中华传统文化中获得启发,在公司内部推行“身股制”,并坚持全员覆盖,“包括公司清洁工在内,只要入职满两年,均可获得身股分红”。
在“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管理体系之下,方太集团不断实现跨越。1996年,首款方太油烟机问世,此后不断扩大产品品类,形成涵盖油烟机、灶具、洗碗机、消毒柜、蒸箱、烤箱、冰箱等多品类的高端厨电矩阵。2017年,方太厨电销售收入(不含税)突破100亿元,成为中国首家销售过百亿元的厨电企业。
在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内,如何持续激发创新力,也是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点。
目前,方太集团拥有超1.6万件国内授权专利。这一巨大专利池背后,是茅忠群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创新三论”:创新的源泉是仁爱,创新的原则是有度,创新的目标是幸福。
仁爱,是指“推己及人”。
“只有把消费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才能以仁爱之心解决用户痛点。在我们内部,很多研发人员都会想象,产品是为他亲人研发的,所以不会降低标准、不敢有丝毫懈怠。”茅忠群说。
有度,则是指以人为本,而非追求量化指标。
2010年,茅忠群关注到“厨房油烟加重家庭主妇肺癌风险”的新闻报道,决定调整方太吸油烟机的研发方向:由关注量化指标调整为以消费者健康为出发点的“不跑烟”。
研发人员将炒辣椒时不能闻到辣椒味作为目标,在反复试验、炒了差不多1000斤四川辣椒后,终于在2013年研发出近吸直排不跑烟的吸油烟机,上市后连续7年霸榜全国吸油烟机畅销榜冠军产品。
在科技创新方面,方太集团还特别注重研究中国人特有的生活习惯,而非盲目追随“洋品牌”的技术路线。
以冰箱为例,中国家庭喜爱时令菜、重视食材新鲜,但业内长期采用的低温、低湿、低氧等方式,虽延长食物保鲜期,却会破坏其内部营养。方太集团借鉴了远洋运输冷链中采用的氮气保鲜技术,用4年时间实现了氮气保鲜的民用转化,把原本2米多高、半吨重的工业级制氮机缩小成近1/500的大小放进冰箱,极大提升了冰箱的保鲜能力。
这些产品的研发过程,动辄需要数年时间。正是因为方太集团确立了“为了亿万家庭的幸福”这个企业使命,才愿意沉下心来搞 “慢创新”。
如今,方太集团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正在滋养着更多的企业家。
2018年,方太文化研究院成立,7年来已有超6万名企业家和管理者来此参访学习。2022年,茅忠群又发起杭湾书院,立足中国文化土壤和中国经济发展特色,培养年轻一代企业接班人,助力民营企业新老交接和有序传承。